首页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金海研究员做客信息地学论坛

作者:信息地学研究中心 来源:unknown 阅读次数:日期:2017-11-30


       20171117日上,信息地学研究中心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金海研究员,在创新中心5005会议室为师生带来题为“地球科学信号重建与弱信号提取”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信息地学研究中心主任胡光岷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金海研究员做客信息地学论坛_TEam

张金海介绍了波动方程求解的若干研究进展和弱信号提取与重建两个方向的科研成果与国内外现状。张金海首先分析了契比雪夫傅里叶法,该方法突破了常规傅里叶法的倾角限制,极大地拓宽了常规傅里叶法的适用范围。接着阐述了地球科学信号重建与弱信号提取中的一种全局优化方案,在保持计算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陡倾角界面的成像精度,解决对角线精度较低的问题,对于三维成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张金海介绍了上述理论成果在图像处理中进行像素修复和地震道信号差值的应用、以及地震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如何应用在嫦娥三号测月雷达信号处理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金海研究员做客信息地学论坛_c0l3


 最后,张金海与我校师生就油气勘探地球物理相关技术研究方向中的关键问题和观点展开了精彩讨论,加强了学术交流。

 

相关介绍:  

张金海,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别于20012004年在成都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2013年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研究方向包括地震成像与反演,地震数据规则化和行星地球物理。现担任中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地震学组组长。张金海和合作者发展了一系列广角单程波方法;所研究的“利用全局优化和最大范数”压制数值频散的方法成倍提高了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将地震波场重建方法推广到天然地震台站,压制了接收函数成像假象,提高了地壳结构的成像质量;将地震偏移成像等技术应用到“嫦娥三号”测月雷达数据,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月壤厚度和月壳浅表结构,为估算月球3He资源总量和着陆区的火山活动历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结构约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Geophysics)上发表论文24篇。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